当前位置:首页 > 选配指导 > 详细内容
全球听力损失者6亿
发布时间:2009/12/25  阅读次数:2796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无声

  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调查数据显示,听力残疾是5种身体残疾中占比最高的。据估算,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,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者近2.5亿,其中2/3在发展中国家。

  我国于2006年4~5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现有听力残疾者2004万,占残疾人总人数的24.16%。由于药物、遗传、感染、疾病、环境噪音污染、意外事故等原因,全国每年新生3万多名聋儿。

  根据听力损失发生的时间,医学上将耳聋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。先天性耳聋多由于遗传、基因突变或母亲在孕期受病毒感染、服用耳毒性药物(链霉素、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阿司匹林、奎宁等)导致胎儿外耳、中耳或内耳等任何部位发育异常,分娩时难产导致缺氧、产伤或母婴Rh因子不合等原因也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。

  后天性耳聋的原因除耳道耵聍栓塞、外耳道闭锁、中耳炎、鼓膜外伤等耳部疾病外,各种急、慢性传染性疾病的耳并发症,如流行性脊髓膜炎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麻疹、猩红热、风疹等也可能导致耳聋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噪音也成为影响人们听力的主要杀手。成年人在工作学习压力过大、精神不佳、睡眠不好以及情绪激动等精神状态下,内耳小血管可能出现痉挛性收缩,使得内耳听神经缺血、缺氧,进而导致耳聋。近几年,意外伤害导致的耳聋也有所增加。

临床上,有些类型的耳聋可以通过治疗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听力。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振声教授介绍说,对于药物性耳聋,应立即停止使用耳毒性药物,及早选用可扩张内耳血管的药物,以期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;噪声性耳聋应用扩张血管药后,使用营养神经药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可能有一定帮助,同时要脱离致聋环境;对于压力过大导致的耳聋患者,可以同时进行心理治疗。

  

注重早期干预和康复

  耳聋重在预防,防止药物致聋和实施早期干预是预防耳聋的主要手段。陈振声认为,对于基层医务人员来说,选择药物时要格外慎重。确有耳毒性药物用药指征时,基层医生要随时对患者进行听力监测,一旦发现问题,要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。

  早期干预可概括为“三早”,即早期发现和诊断、早期验配助听器和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。

  早期发现和诊断主要是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,包括耳声发射测试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等。实际上,基因诊断也是早期发现的有效手段。目前与耳聋有关的基因包括GJB2基因、线粒体A1555G突变、PDS基因等,现在这些已经能在常规的门诊进行检查。因此,进行听力筛查和上述3个基因的基因诊断,阻断耳聋致病基因向后代传递非常必要。对于与药物性耳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A1555G突变携带者及其家庭成员,应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。如果确诊为神经性耳聋,则应该尽早选配合适的助听器,尽早开始听觉言语训练。
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
 市南区万聆达助听器经营部版权所有  京ICP备13041715号-1 地址: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13号103(大润发超市对面向东200米)